上禮拜終於把東西都搬到淡水來了,
不過打掃、整理房間、牽網路、買日用品等等雜七雜八的事情一堆,
好不容易有時間可以來搞我的電腦啦。
雖然我有把我大學時代用的電腦"小白"帶來淡水,
當時也是自己組的並且不定期有在更新升級,
不過還是不敵電腦產品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,
所以決定要自己再組一台全新的電腦來用。
先在BBS詢問淡水哪家電腦商家報價合理且服務優,
得到的答案卻都是建議跑一趟台北,
去光華或站前NOVA自己抱一台回來吧,
因為淡水的報價一定比台北市來的高,
在考量交通因素決定去站前NOVA,
因為可以直接下捷運台北車站把電腦抱回家,
不過這段路程並不輕鬆,因為真的是有夠重的啦。
後來又到PTT的硬體版做功課,
看大家使用後的心得與建議,
來決定到底是要怎麼配,
畢竟花的錢不是小數目,謹慎一點比較好,
因為我只需要組主機不含螢幕,
所以預算大概就定在20K出頭,
螢幕的話就暫時繼續用我的小15" LCD吧,
反正以後LCD會越來越便宜,
下次要換的話可能會考慮16:9寬螢幕的,
不過目前還太貴吧。
接下來說說我所配的菜單吧,
這是觀察PTT硬體版2個禮拜下來所得到的心得,
CPU:AMD K8 Athlon 64 3000+
主機板:MSI K8N NEO4-FI
RAM:金士頓 DDR400 512MB*2
顯示卡:MSI NX6600-TD128
硬碟:WD 160G SATA2
DVD:BenQ 1640 燒錄機
Power:偉訓385W
Case:白色巨塔
主機正面全貌,有黑白兩種款式,
不過考量我的螢幕和鍵盤等等都是白色的,
配起來比較有整體感,所以還是選了這款"小小白"。
不過這不是我原先想要用的機殼,
原本我開出的菜單是用"冰山美人"或"古羅馬大帝5",
不過為了把預算壓低最後不得不換,
再加上這款的機殼散熱效果還算不差,
前面那的大大的圓形並不是喇叭,
而是12吋的前風扇。
電腦內部構造,跟以前有點不同,
SATA的硬碟不走傳統的排線了。
機殼側面的側風扇,主要針對CPU,
不讓CPU過熱,
現在的機殼幾乎都有側風扇,
不過大多數都是單顆風扇而已,
那個砲筒讓我很喜歡,哈哈。
CPU用的是AMD 64位元的CPU,
3000其實已經很夠用了吧,
本人同時也是AMD的愛用者,
以前組電腦時也都用AMD,
主要是早期的時候效能差不多情況下,
AMD要比INTEL便宜許多,
不過近期AMD的CPU效能並不輸給INTEL,
我這輩子還沒用過INTEL的CPU過哩。
近期內想組電腦的推薦這顆,沒有必要再往上加了,
風扇是用原廠的風扇,沒有刻意去換。
顯示卡,微星NX6600-TD128,說到這裡就是我的痛處,
顯示卡是被犧牲掉最多的地方,
原本想要用6600GT,不過價格要$6000左右,
不得已才退而求其次用6600,大概$3800而以,
但是其實還是有超過一點點預算,
為了維持20K的預算店家原本還建議我用更便宜的6200,
不過被我回絕了,
顯示卡這麼重要的東西就因為預算問題被我犧牲掉了。
ps.6200 6600 6600GT乃顯示卡晶片型號。
這是小小白正式運轉的情況,
前面12吋的大風扇還會發出藍光,
乍看之下是很炫啦,
不過我常常睡覺時電腦都不關的,
那不就房間裡都是陰森森的藍光了。
不過總之這次自己所組的電腦我很滿意,
雖然並不是所有的配備都是我原先最想要的,
不過也很不錯了,
人嘛,總是跟錢過不去。